披着中坦皮的轻坦解析从来就没出过国门的美军M2中型坦克

  西班牙内战结束以后,各国都将精力投入到了性能更为均衡的中型和重型坦克研制工作上面。作为世界军事大国的美国自然也意识到了轻坦的局限性,一方面他们开始加强自身的轻型坦克,另一方面又开始发展自己的中型坦克。只不过由于长期深处北美大陆,加之一战后盛行的孤立主义,美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未来坦克的趋势,他们将重点放在了M2轻型坦克的改造上面,相比于其他几个国家摒弃轻型坦克转而全面发展中型坦克的做法,美国人对新型中型坦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以致于M2中型坦克刚刚出厂就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而面对英国人的困境时,美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将M2中型坦克拿出手,只能临时用已有的M2中型坦克技术拼凑一辆M3格兰特/李出来,而至于重型坦克,美国的第一次尝试还在4年以后的,距离大名鼎鼎的M4“谢尔曼”服役也还有6年的时间。虽然M2坦克性能并不先进,但它却是美式中坦的起源,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M2这辆披着中坦外衣的轻型坦克。

  ▲这是M2中型坦克早期的T5原型车,外表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双联装的37毫米坦克炮,此外该车全身上下布满了机枪管,足足有九挺机枪,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它的拖带轮为不规则排列的,而后续改进型的拖带轮都在悬挂主轴上方中心处,此外后面挡泥板处还有两片挡板,具体作用不清楚,也可能是保护后部重要部位的,说是翻越战壕时可以把子弹反弹回战壕,实在是有些牵强,此外第一辆原型车后部还有一个出入舱口,后被取消

  鉴于自己空白的中型坦克技术储备,美军决定从自己比较擅长的轻型坦克入手,先制造一款M2轻型坦克的放大版,本着这一原则新坦克要求被控制在15吨以内,而且和M2轻型坦克在零件通用性上面必须要高,且防护和火力要有所加强。不过就在此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新坦克应该采用此前已经试验多次且较为成熟的无炮塔碉堡式设计,一部分人则认为新坦克一定要采用360度旋转炮塔设计。后来为了折合这两种意见,新坦克采用了360度旋转炮塔+碉堡式车身的奇葩设计,就是除了炮塔外,车身也是遍布武器。在防御方面T5原型车使用的是最厚为25毫米的软质钢板,火力方面采用的是M2A1型37毫米坦克炮,可是这样一来火力就相较于M2轻型坦克就没有提升,所以设计人员就采用了双管37炮的设计,此外车身的四个角也分别安装有转子枪座,分别安装有4挺7.62毫米机枪。整车的机枪最多可达9挺,6人车组成员除了车长和司机外其余的就全是枪炮手,子弹最多可以携带12250发。

  ▲M2中型坦克的机枪分布图,最多有整整有9挺,不管是美国的轻坦M2/M3系列,还是第一辆中型坦克M2,亦或者是第一款重型坦克T1,整车机枪数量都出奇的多,从这里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早期美军的坦克研制思想很落后,更加偏向于掩护步兵

  动力方面采用一台大陆公司的星形发动机,可提供268匹的马力。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恒定啮合式变速箱,最后动力通过12齿启动器直接作用于主动轮从而驱动坦克前行,T5原型车一共有5个前进挡和1个后退档,最大速度为50公里每小时,在加满油的情况下可以行使200多公里。在悬挂方面直接沿用了M2轻型坦克的垂直弹簧平衡悬挂系统,负重轮两两一组,一共每侧各3组,每侧还有3个不规则分布的拖带轮。在后续的测试中该坦克表现的还算理想,不久就被美国陆军正式命名为了M2中型坦克,正式型号去除了效率不高的双管M2A1型37毫米坦克炮,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门T3型37毫米高速坦克炮,装甲厚度也被加强到了28.5毫米,发动机改为了怀特350马力的星形气冷发动机,整车重量为17.1吨。

  ▲这是一张M2和M2A1的对比图,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M2A1的炮塔为垂直面多角炮塔,M2的则为倾斜面多角炮塔

  就在M2进入美国陆军服役的同时,T5原型车的改进工作始终没有停止。美国人不管是制造什么武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来不重视初期图纸的设计,而是一边研制一边改造,这就导致了其后续型号非常的繁杂,等改造的差不多后分出一个子型号,所以造出来的东西往往和最初的预期有很大的出入。这一点和苏联正好相反,苏联极其重视图纸的设计工作,所以苏联武器研发时图纸设计阶段往往很漫长,一改再改,等确定后再全力制造,所以造出的东西和预期几无二致,就算是后续的改进型都会将图纸设计作为重点,这一点在海军武器方面尤为明显。针对T5原型车的不足,美国人首先去除了比较鸡肋的双管37毫米坦克炮,将拖带轮统一放置在主轴上方中央位置。将25毫米厚的软钢板一律换成了镍钢材料合成的表面硬化装甲,最大厚度为32毫米,不过这样一来总车的重量一下子就突破了20吨,动力系统就显得比较乏力。

  ▲M2中型坦克的T3型37毫米主炮图片,注意后面的装置是给炮手抵肩用的,也就是说M2没有火炮自动俯仰装置,全靠炮手抵肩射击

  首先美国人为改进型换装了一台怀特9缸气冷星形发动机,可提供最大346匹的马力,可就算是这样该车的最大速度还是没有多大的提升,最大航程却下降到了165公里,转向系统也并不是很成熟,最后这辆不是很成功的改进型被命名为T5E1,改进工作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可就在这是德军闪击了波兰,兵锋直指法国。美国人在战事的驱动下加快了自己坦克的研制进度,自家已经服役的M2在防护和机动方面已经越来越不够用。于是美军在T5E1的基础上对M2中型坦克开始了改进,该车车体装甲和T5E1一样都为32毫米的碳钢材料合成的表面硬化装甲钢,只不过原先的倾斜多角炮塔被改为了垂直多角炮塔,此前比较脆弱的机枪座转子前部也都安装了防护装甲,此外还加装了一具瞄准镜。发动机则换成了更加给力的怀特R975 EC2星形气冷发动机,可提供400匹的马力,最大速度为41.6公里每小时,最后为其加装了液压转向装置来完全解决T5E1的差速转向问题。最后这款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2A1,美军计划1940年中旬左右用M2A1替换M2,可是就在这时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法国被横扫了。

  虽然M2A1在1940年8月正式投入生产了,可是美国人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法兰西战役中德国坦克的表现实在是太靓眼了,尤其是装备75毫米坦克炮的四号中型坦克,自己的M2A1和德军的四号比起来毫无优势可言。这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美军面前,那就是自家最先进的M2A1中型坦克还没有服役就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了。于是美军就开始着手打造一款能装备75炮的新坦克,并在已有的M2系列中型坦克上面加装了总重为4.3吨的附加装甲开始防护性测试,为马上就要来临的新坦克做准备。

  说起M3中型坦克就必须提一下T5E2原型车,为了评估大口径火炮在坦克上的应用型,美军此前就将一门75炮搬到了T5实验车上面来测试,为了容纳那门巨炮,设计人员移除了前部右侧的转子机枪座,并改变了车体结构安装了一座辅助炮架,其余三个转子机枪座得以保留。顶部的37毫米主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挺7.62毫米机枪以及一具炮兵观测装置,这辆坦克被命名为T5E2,也就是M3格兰特/李的前身,关于这辆坦克有兴趣的可以详看二战性能垫底的临时性产物,浅谈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