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向“数” 推进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提高废钢的循环利用率;推进绿色材料在行业中的应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指导和支持纺织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主导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支持力度,开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绿色通道”;增强传统制造业“向新力”,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春生建议,优化“两高”政策,让企业更好对标提升,更好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的实施。

  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明确:“‘两高’项目暂按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统计,后续对‘两高’范围国家如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张春生介绍,近两年,多地陆续出台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行动方案或相关文件。但是,各地对“两高”项目划分标准不太一致。比如:上海明确“两高”项目范围有煤电、石化、煤化工、钢铁、焦化、水泥、玻璃、、化工、造纸等10个行业;河北提出“两高”项目范围为炼油、乙烯、钢铁、焦化、燃煤发电、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铜铅锌硅冶炼等;江西则暂定石化、化工、、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煤电等8个行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等价值)及以上的项目为“两高”项目。

  “有些地方还缺少‘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或者目录划分不够细化全面,针对‘两高’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项目,地方政府部门要比较长时间识别论证,或者简单归入‘两高’项目处理,影响相关项目能评批复和实施进度。”张春生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统一的指导性意见或者细则文件,指导地方政府制定完善“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不具备“两高”性质的项目排除在“两高”政策限制之外。

  张春生表示,一些企业可能属于煤炭、石化行业,但其利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热等资源发电自用,本质上属于节能减排范畴,与传统意义上能源消耗发电有很大区别,应该予以区分,并放宽有关政策限制,“建议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支持力度,满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

  针对一些大型项目,有些地方对项目能耗的使用周期有规定,如要求“两高”能耗产生时间必须与项目建设完成在同一个“五年计划”周期,否则要用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期内的能耗指标。“但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在2年至3年,很可能不在同一个‘五年计划’期内,这些规定会对项目的落地带来较大影响。”张春生说:“希望‘两高’项目能耗管控灵活性更好,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结合产业行业实际,保障企业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钢铁行业怎么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提高废钢的循环利用率,推进绿色材料在行业中的应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废钢具有低碳减排优势,建立和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促进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表示,在,废钢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再生资源。每使用1吨废钢,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过,当前中国钢铁工业以高炉—转炉流程(长流程)为主,以废钢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电炉(短流程)钢铁产量只有10%左右。反观欧美国家,电炉钢比例达到70%以上,日本、韩国也达30%以上。

  胡望明表示,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领域面临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行业缺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等问题。建议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全国性再生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进交易服务平台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建议,引导、鼓励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一是加大力度推进行业协同。推动钢铁与下业建立更广泛的协同耦合发展机制,共同开展钢渣产品质量评价、实际工程应用验证等,为钢渣高效利用疏通拓展渠道。二是出台有关政策对钢渣在建材行业的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形成钢渣产品质量管控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推广钢渣应用的具体标准,提供钢渣应用场景和推广计划,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水平。

  钢结构是目前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住宅寿命到期后,可以整体实现回炉再造,提高钢铁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山钢日照公司科技质量中心、钢铁研究院专家胡淑娥建议,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加大对建筑钢结构材料的科学技术创新力度,推动钢结构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应用纳入碳交易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更红认为,在煤炭行业相关用材上,加快以不锈钢替代碳钢进程,对于推动的清洁低碳作用显著。

  在他看来,现有碳钢材料已不能完全支撑煤矿安全生产和清洁低碳转型的需要。预计全年总体用钢超过430万吨,但煤炭设备目前大量使用碳钢材料制造,易产生锈蚀。部分锈蚀严重的设备常规使用的寿命仅7000小时左右,煤矿每年因设备维护和更换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资金。

  目前,中国不锈钢企业已研发出煤炭行业输送、瓦斯抽采、给排水用不锈钢,并开始批量使用。煤矿的智能化建设需要稳定、安全、轻便的材料做支撑,而不锈钢拥有服役时间长、安全可靠、强度高的优势,且作为绿色材料可回收利用,可大批量替代碳钢等材料。如在煤炭输送领域,不锈钢托辊耐锈蚀,常规使用的寿命达到5万小时之后,是普通托辊寿命的3倍以上。

  盛更红建议,通过加速煤矿用低碳不锈钢标准建设等工作,推动煤矿用不锈钢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快速推广应用。

  当前,国际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地区)均制定了低碳技术发展计划,希望借此扭转其钢铁工业全球竞争力走弱势头。与之相比,我国低碳转型起步较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储备不足,研发攻关力量较为分散,国家层面尚未形成针对核心低碳共性技术的系统支持方案。

  为此,赵民革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钢铁行业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配套钢铁强国科创专项资金,在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和多学科融合领域形成科学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研究体系,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堵点。

  赵民革表示,要重点支持钢铁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低碳技术基础性研究和能力建设、世界前沿低碳共性研发技术及应用,同时推动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建设及下游产业链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建议,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一是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快研发基于共同标准的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中心、多平台”的低碳排放钢铁产品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国内平台互认并形成合力,满足产业链下游对产品碳足迹、低碳排放产品认证的要求;二是依托平台为钢铁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合规收集整理关联行业有关数据资源,适时组织并且开展同行评议、交叉验证以及数据溯源性核验,支持建立中国特色的商业化钢铁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三是加强对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低碳排放产品相关管理制度、认证规则的研究,推动与主要贸易国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的衔接互认,充分的发挥低碳钢铁材料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聚焦‘绿色低碳’主题,今年全国两会,我主要围绕支持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规范新能源结构用材国家使用标准、推广绿色钢材以及稀土永磁电机替代等方面提出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孟繁英建议,给予钢铁企业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有关政策支持。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以及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是关系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制造业之一。现阶段,仅有包钢集团等少数钢铁公司进行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建设,整体仍处于研发技术和产业示范阶段,还需要相关政策给予关注和支持。

  结构用材是钢铁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孟繁英建议,规范完善结构用材标准体系,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带动新能源材料产能规模逐步扩大,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机遇。“但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众多资源一拥而上,如果监管跟不上发展速度,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孟繁英说。

  孟繁英建议,进一步推广绿色钢材。绿色低碳转型是高水平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传统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目前,虽然很多钢铁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但对比、“双碳”等更高要求,钢企在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等方面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大绿色钢材的宣传和推广应用,为绿色发展打造良好社会环境。

  “建议出台替代工程支持政策,发展壮大产业。”孟繁英表示,实行稀土永磁电机替代属于一次性投资大、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可长期受益的过程,但由于市场过度强调一次性投资大的问题,某些特定的程度忽略了永磁电机使用的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提效等优点。

  孟繁英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提高永磁电机在工业电机领域的渗透率,形成有利于产业链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泰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胜建议,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引领支撑作用。

  王永胜表示,钢铁等传统产业要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之路,以数字化、绿色化激发新质生产力,迸发产业新动能。

  在他看来,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在实现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实现产业的系统性重塑和颠覆性跨越,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王永胜表示,公司正在加快建设精品钢绿色转型项目,旨在实现产品向高端高质、极致能效、绿色低碳迈进。

  王永胜认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应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共荣发展。骨干企业须在高水平开放中有所作为,在高质量招商中大显身手。

  他表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资源整合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一旦有阳光雨露、适宜土壤,会迸发出强大发展动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泰山钢铁通过产品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已吸引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济南,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王永胜建议,重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大对主导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支持力度,开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绿色通道”,对省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专班服务、专人帮办,更好地发挥头部企业对地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作用。

  “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直接关乎我们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顾祥悦在接受上海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基础,增强传统制造业“向新力”,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

  顾祥悦说,白酒产业是长周期的“时间产业”,酿造工艺决定了产业的长周期属性,也决定了产业重资产、长投入、长回报的产业规律。好酒是守正出新的产物,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未来,酒企之间的竞争以品质为内容,唯有做好品质才是王道。

  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实践和调研中,顾祥悦注意到,传统产业都会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充分、产业体系和布局不科学、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精尖人才短缺等问题。

  在顾祥悦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策、产业等多方合力一同推动。作为企业,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进高素质人才,形成与之协调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与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一是加大研发与技改奖补力度。政府通过制定指导性文件,根据公司研发、技术改造费用及其增量给予基础补贴和增量补贴,在地方奖补政策基础上,加大奖补力度,强化对企业研发、技改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是加大产学研合作奖补力度。通过制定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加强合作。对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签订责任权利明确的项目合作协议,并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的企业,提高实际支付研发经费补助比例,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逐步扩大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更大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扶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出台快速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文件,推动成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有产业特色的创新平台,把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集聚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效用,撬动新质生产力“拔节起势”。

  “纺织产业有着庞大、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前景,数字化转型大有可为。”作为一名有着数十年从业经历的“纺织人”,全国人大代表、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邵长金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指导和支持纺织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纺织行业提质增效打开新空间。尽管不少企业曾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尝试开展相关业务,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邵长金调研发现,其背后的原因之一是,部分纺织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导致其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及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邵长金建议,有关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展开调研,摸清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真实的情况,支持传统行业迅速适应市场新环境,不断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

  邵长金还建议,发挥先进示范效应,从各省选出基础条件好、数字化转型意愿明显的公司进行试点,并给予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打造各地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