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华夏兰格双碳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兰格云商合作伙伴年会圆满举办

  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发展低碳、零碳乃至碳中和钢铁技术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产业绿色转型的重点方向。

  双碳目标下,中国钢铁产业如何高水平发展?11月24日下午14时,华夏兰格双碳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兰格云商合作伙伴年会(简称“双碳钢铁年会”)在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本次大会由兰格云商、华夏时报主办,国联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锡商银行联合主办,并获得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聚金洋贸易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会上,嘉宾们就绿色转型进展、未来低碳发展路径和技术路线等展开热议。同时,此次大会还举行了华夏兰格金牛奖揭晓仪式、2023兰格云商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对行业优秀企业、优质合作伙伴进行表彰。

  作为主办方,兰格钢铁集团董事长刘长庆在致辞中指出,兰格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耕耘于钢铁产业链,截至目前已有27年的历史。从兰格网价、兰格科技到兰格交易,“三大平台的崛起,成为钢铁行业离不开的一个服务性机构”。

  其中,兰格钢铁网是钢铁行业著名的垂直门户网站,拥有超过30万家会员,实时发布钢铁成交价格、生产及库存指数、行业热点、市场分析及研究等信息,其拳头产品“兰格网价”被大范围的应用为钢铁交易的结算指导价。目前,兰格为4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在交易买卖平台、物流平台、仓储平台和场内一体化的平台建设上提供了服务。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认为,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钢铁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尽管目前行业正逐步迈入减量机制的深度调整期,但中国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一直在优化,有力支撑了下业和新兴起的产业对钢铁在量和质上的更高需求。钢铁行业在呈现出巨大发展韧性的同时,目前正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高水平发展之路,为实现“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的动态平衡加强努力。

  冯慧君表示,市场新发展形势之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握以绿色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聚焦科学技术创新、深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而钢铁企业也应更看重降本增效,改善运营绩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如何加快钢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共性研发技术、如何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创新、如何推动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持续提升钢铁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这样一些问题依然需要行业持续进行探讨。

  国资委相关领导直言,钢铁产业以产能扩张赚取红利的时代已逝去,以高效集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低碳而促进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健全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整研发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创新效率;进一步加大低碳化改造,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根治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提高铁矿石资源的保障能力。”国资委相关领导指出,未来的钢铁产业将为全产业链提供先进材料,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基础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尽管钢铁产业治理的过程是长期的,阻力和阵痛不可避免,“但只要方向正确,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国联期货总经理助理孙明月介绍说,国联期货控制股权的人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后者为江苏省无锡市合作平台,企业主要从事于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业务,旗下拥有、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国家资产处置、财务担保等金融牌照,同时还是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股权创新投资平台。

  目前,国联期货立足于市场,“从场内走向场外,从期货走向现货,从境内走向境外,坚定不移的走多元融合创新的发展之路”。孙明月强调,国联期货愿意充分的发挥国联集团的参股、物流、创投区位及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可以大力的推进产业结合,构建产业加金融加科技的创新发展生态,探索产融结合的新的商业模式,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场主题演讲中,华夏双碳研究院&兰格大宗商品研究院王冰凝带来《2023双碳年度发展报告》,深度解析了钢铁行业在积极探索绿色转型过程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提到,在国家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钢铁企业目标“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大背景下,今年钢铁行业碳减排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钢铁行业碳排放仍位居制造业首位,减碳压力巨大;第二,欧盟碳关税等外部政策冲击行业;第三,短期内钢铁企业完成碳达峰目标相对容易,但长期碳减排挑战巨大。

  基于上述特点,《报告》提出了钢铁行业减碳四大路径:其一,严控产能增长甚至减产是短期内最直接高效的减碳路径;其二,节能减排,提升能源效率;其三,提升钢铁冶炼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冶金或零碳冶金,整体呈现出从高炉到电炉,从焦炭到氢气的升级趋势;其四,跨行业协同,跨产业协同,逐步建成以钢铁行业为中心的低碳、零碳生态圈。

  “对于面临着碳减排的每一家公司以及每一位从业者而言,如何在巨变之时不但可以从容应对,还可以抢得先机,正是当下最急迫的问题。” 《报告》提到。

  为更好解决钢铁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作为大基地多场景解决方案领军者,针对其边坡、厂房楼、污水厂等多个应用场景提供了一系列专业的解决方案。

  会上,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解决方案经理沙国超为嘉宾详细地理解阅读《智慧能源零碳钢铁—天合智慧能源钢铁行业多场景解决方案》,为钢铁行业及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行方案。沙国超认为,未来钢企之间的竞争也由成本竞争转向总实力竞争,绿色、环保成为钢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长期专业为钢铁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可以提供数据服务、交易服务、科技服务,兰格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产业互联网标志性企业。此次双碳钢铁年会上,兰格集团副总裁、兰格云商总经理张登祥带来《以平台为核心,构建钢铁产业金融服务新纽带》的主题演讲,为助力传统钢铁贸易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真知灼见。

  张登祥分享了兰格云商“成人达己,成己为人”的理念。其回顾说,2012年钢铁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之时,平台和贸易商、钢厂处于争抢市场的状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平台回归到了“一个为整个产业链服务优化的点”,而兰格作为一家钢铁电子商务平台,一直希望能构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从钢铁流通链源头企业的营销模式电商化做起,采用云技术高效匹配钢厂产品资源和兰格用户资源,打造新型的钢铁电子商务模式。兰格钢铁云商汇聚钢厂电商、钢贸电商、采购企业、金融服务商、物流服务商,在相互连通,互为供求关系的云商圈融发展。

  大会下半场,两场圆桌论坛汇聚众多上下业内大咖,一同探讨行业周期变化,帮助从业者拨云见日,及时把握市场变革和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历史机遇。

  其中,在由兰格云商事业部副总经理、兰格云商交易中心总经理乔雪周主持的《合作共赢,促进建筑集采平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圆桌论坛中,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能建电商)副总经济师高登山、北京吉兆年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乔忠民、大家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文潞、集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中心总经理孔月就集采平台对企业的影响、集采平台与贸易商怎么来实现合作共赢、集采平台怎么样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话题进行讨论。

  乔忠民直言,因原材料涨价,导致各大平台近年严重内卷,集采平台上价格的搏杀博弈,导致贸易商也一直在做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商其实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团结,又要成为集采平台好的合作伙伴,要不被他们抛弃,又不成为这里边代表的羔羊”;在高登山看来,贸易商、集采平台如果要实现合作共赢,有必要进行“供应链生态圈”的联合打造。在打造过程中,要掌握效率和效益之间的平衡,而最核心的就是去创造价值。

  从大家机械的角度来看,于文潞认为,租赁也是一种采购行为。其表示,很多企业自己搭建了集采平台,但平台往往承担了一个采购管理的制度,并没有具体到采购业务的执行。对于贸易商而言,可以在许多服务环节比如现场的保供等方面多做工作。

  孔月表示,集采平台的作用价值是解决“合规”和“效率”的问题。对于贸易商来说,尽管因诸多问题造成生存空间被挤压,但“如何适用制度、适应流程,这就是机会”。同时其建议贸易商延伸服务,“谁的服务更好,谁的机会就越多”。

  事实上,集采平台彼此之间亦有协同发展的诉求。对于实现协同发展的途径,高登山介绍说,区域联采是最可行的,同时能进行这种循环公司平台的搭建,进行物质的共享;于文潞认为,集采平台交流互动日渐增多,但还未实现真正的共享。从大家机械的角度来看,建筑单位对于租赁设备的内部调剂、建筑单位海外设备的调剂、周转材料在建筑单位中的流通使用等,避免浪费等,都是建筑单位的共同诉求。

  “从生态角度来说,建立平台就为了协同共享。但有些企业考虑到数据安全,也会设置商业壁垒。”孔月指出:“其实大家在一个生态里面是有共识的机会,我们大家都希望就是怎么能利用好这种协同共享。”乔忠民则再次强调要做好服务:“我们怎么样利用好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讲,实际上也是一种优势。”

  之后,在北京中联盛恒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金属材料流动行业副会长王林的主持下,《2024钢材市场解析-穿越周期,行稳致远》圆桌论坛环节,杭州热联集团期权服务部总经理管大宇、中信期货研究所黑色建材组资深研究员、黑色建材组负责人余典、国联期货研究员沈祺苇,鑫鼎盛期货黑色首席研究员粟茸琳,中铁建设集团物资公司副总经理陈阳桥就钢铁行业“冬储”的方式、趋势和价位和时间点、以及“不得不被动冬储”之时企业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等话题展开讨论。

  管大宇认为,相比往年,今年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初,今年海外市场如东南亚、印度等产能快速上涨,导致国内钢厂对于原料端的需求就“顶得很厉害”,因此明年冬冬储行情需求端“不一定会有太多的增量信息”。

  “每年冬储是肯定有的,无非是看是在货权是在谁的手里。”余典表示,从需求端来看,今年存在供需错位的情况,但12月初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上车机会;沈祺苇指出,今年的贸易商的积极性相比去年可能稍稍微高一些,但接下来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回调,以及风险释放的阶段,所以价格下限不会特别低,“从盘面来讲,此时是一个可以参与冬储的好机会”。

  在粟茸琳看来,冬储的底层逻辑在于钢厂能够转移库存累积、促进,贸易商是否参与冬储要基于节后的预期和对成本的判断。其对于节后的预期判断是偏乐观的,“主要还是当前宏观的形势比较好,宏观政策还会不断的释放,市场情绪较佳”。总的来看,目前钢厂及贸易商冬储的积极性比较高,价格范围较去年要略高一些。

  作为贸易商,陈阳桥直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主动冬储和被动冬储的问题:“与钢厂之间的合作,天然需要冬储;但在冬储阶段,尽可能希望我们钢厂给我保价,或者说我争取一些后结算的政策。”

  那么,若需要被动冬储,钢厂及贸易商又能采用哪些措施降低风险呢?对此,管大宇建议,如果被动冬储,除了好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开拓思路,积极设计期权结构赚取差价;余典则提出,“要把握这种节节奏,就是那种政策上或者其他一些因素上给的一些入场点位”,能够最终靠对基差的判断找到合理位置。

  沈祺苇认为,相关企业要重点关注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包括今年举办的两会等。同时,利用基差变动的规律去进行反倒和在靠上节奏、变化去这样做更多的操作;粟茸琳强调自己“对后市是偏乐观的”,其判断冬储的价格还会上涨。

  陈阳桥的看法是,可以用组合拳的方式来规避风险:“作为现货实操,对公司而言,需要引入期货的思维;可以跟钢厂去积极主动谈判,争取一个后结算的政策或者保价的政策;同时,经济下行周期对于钢贸商来说并不友好。在此阶段一定是要控制好库存的问题:低库存的运行可以从始至终维持一个小的风险敞口,能保证我们的现货经营更加稳健。”

  王林总结说,冬储是钢铁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它既关系到当年市场的稳定,也影响第二年的市场状况,需要理性对待,也要大胆采取其他方式来进行对冲。

  此外,对于2024年的钢铁市场,嘉宾们多认为与2023年的市场差异不大,但相对来说宏观政策的利好会更多一些。

  例如,粟茸琳就强调:“核心的逻辑我认为,现在还是要加强对于海内外宏观的判断。其实看今年的走势,我们分析行情的时候,宏观的作用影响是非常大的。”其对于明年的市场的整体观点是坚定看好的,且下半年有一定的概率会比上半年更好,全年的高点很可能是出现在下半年。“但过程肯定是曲折的,有涨有跌;节奏上的应该是淡季不害怕、旺季要小心。”粟茸琳表示。